中華化工網訊: 一噸"傻大黑粗"的磷礦石售價不過幾百元,加工成化肥產品就可升至上千元,若延長產業鏈生產高端磷酸鹽產品價值即可增上萬元,如果以不斷創新附加在產品中的高端技術獲取利潤,其收益將更可觀。
偏居貴州省的我國大型磷化工生產企業甕福集團,在接連遭遇冰雪災害、金融危機等多次重創后,卻憑借自主創新獲得的核心技術逆勢崛起,實現從"賣資源"到"賣智力"的結構升級之路。
自主創新"墻內開花墻外香"
甕福集團是我國集磷礦采選、磷復肥、磷煤化工、氟碘化工生產、科研、貿易為一體的國有大型磷化工企業,在歷史罕見金融危機、兩個市場"內憂外患"的沖擊下,這家企業與國內多數磷肥企業一樣,遭受重創。
2008年初的冰雪災害,讓企業被迫停產40天,直接經濟損失達3000萬元,減少銷售收入9億元;金融危機讓磷肥價格如"過山車"般急跌,全國1300多家復合肥生產企業一度幾乎全部停產,300多家高濃度磷肥生產企業中70%停產。
"雖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可我們不能亂了陣腳,必須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沉著應對危機。"甕福集團董事長何浩明說,在金融危機蔓延的時刻,公司明確提出"五個不能減",即發展信心不能減、員工工資不能減、生產負荷不能減、新產品投入不能減、發展速度不能減。
2007年底,依靠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甕福集團擊敗歐美20多家國際工程公司激烈競爭,成功中標沙特阿拉伯年產1200萬噸選礦項目,合同金額達4.5億美元,國際大型磷化工基地,首次用上了中國的技術。
正是"智力國際化"新業務的拓展,讓這家企業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力挽狂瀾。2009年,甕福集團戰勝金融危機實現銷售收入114億元,是全國磷化工企業中少數贏利的企業之一。但其中來自傳統磷肥產品的收入從過去的90%以上下降到50%左右,而依靠自主核心技術的精細磷化工產品、智力國際化服務型貿易收入卻大幅提升,成為主要利潤來源。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就是甕福集團面對寒流逆勢而上'一枝獨秀'的秘密所在。"何浩明說,技術創新戰略和多元化的產品結構不僅使企業搶占了國際高端化工市場的"高地",保證了困境之中現金流的平衡,而且使企業能耗指標大幅下降,節約的資源和投入十分可觀。 CHEM23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