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衍生物,屬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與動物骨骼的鈣化有關,故又稱為鈣化醇。它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在動物的肝、奶及蛋黃中含量較多,尤以魚肝油含量最豐富。天然的維生素D有兩種,麥角鈣化醇(D2)和膽鈣化醇(D3)。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麥角固醇(24-甲基-22脫氫-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激活后可轉化為維生素D2。在動物皮下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也可以轉化為維生素D3,因此麥角固醇和7-脫氫膽固醇常被稱作維生素D原。在動物體內,它們必須在動物體內進行一系列的代謝轉變,才能成為具有活性的物質。這一轉變主要是在肝臟及腎臟中進行的羥化反應,首先在肝臟羥化成25-羥維生素D3,然后在腎臟進一步羥化成為1,25-(OH)2-D3,后者是維生素D3在體內的活性形式。1,25-二羥維生素D3具有顯著的調節鈣、磷代謝的活性(圖11)。它促進小腸粘膜對磷的吸收和轉運,同時也促進腎小管對鈣和磷的重吸收。在骨骼中,它既有助于新骨的鈣化,又能促進鈣由老骨髓質游離出來,從而使骨質不斷更新,同時,又能維持血鈣的平衡。由于1,25-二羥維生素D3在腎臟合成后轉入血液循環,作用于小腸、腎小管、骨組織等遠距離的靶組織,基本上符合激素的特點,故有人將維生素D歸入激素類物質。維生素D有調節鈣的作用,所以是骨及牙齒正常發育所必需。特別在孕婦、嬰兒及青少年需要量大。如果此時維生素D量不足,則血中鈣與磷低于正常值,會出現骨骼變軟及畸形:發生在兒童身上稱為佝僂病;在孕婦身上為骨質軟化癥。1克維生素D為 40000000國際單位。嬰兒、青少年、孕婦及喂乳者每日需要量為400~800單位。
聯系人:陳先生
聯系方式:027-50755951
QQ:2355327002
郵箱:831@ycphar.*
傳真:027-68886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