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彈簧行業國內科技目前水平及發展趨勢
彈簧行業在“八五”、“九五”期間發展是比較快的,尤其是上海、天津、廣州、山東、長春、重慶等地區發展較快,其他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總的來說比其他行業要好一些。從現在的形勢看,汽車、摩托車、助動車、內燃機、電氣、儀器等還要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將會帶動彈簧行業的發展。
a. 設計:
目前,廣泛應用的彈簧應力和剛度計算公式是初等材料力學推導出來的,若無一定的實際經驗,很難設計和制造出高精密度的彈簧。隨著設計應力的提高,以往的經驗很多已不適用。近年來,對FEM(有限元法)設計法的研究的較多,一部分已進入實用化階段。為了構造材料的數據基礎,應加強金屬材料的力學基礎理論研究;為了在設計階段能準確預測疲勞壽命和松弛性,作為選擇材料與應力關系的數據基礎,必須掌握FEM技術。
b. 原材料:
碳素和合金材料質量差,品種少,規格不全。出廠原材料未剝皮和探傷,表面和內部缺陷嚴重,抗拉強度波動大(可達10-20N),影響彈簧質量和企業效益。原材料已影響我國彈簧行業的發展,需要提高質量,發展品種,創出名牌,滿足行業需要,替代進口。彈簧材料除繼續從化學成分方面解決外,主要解決降低非金屬夾雜物和控制表面質量及尺寸精度。對于彈簧材料的主要要求是:在高強度下工作的彈簧應有高的疲勞壽命和良好的抗松弛性,根據不同的用途,應具有耐腐蝕性、非磁性、導電性、耐磨性、耐熱性等。
c. 產品
我國彈簧產品品種不全,多為生產結構簡單、易于成形、用量大的一些低技術含量產品,而對結構復雜的高精尖技術產品卻只有少數廠家有能力生產,且產量遠遠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產品性能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也有一定差距,如彈簧的負荷精度、垂直度精度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距,集中反應在性能不穩定,有些重要質量指標離散性大,使用壽命不穩定。特別是當主機要求彈簧在高速、高應力工況下工作時,矛盾更為突出。今后彈簧的發展方向應是:高強度、高壽命、輕量化、小型化、異形件、組合件。加強對彈簧新產品的開發,加大新產品的研究力度,繼續擴大彈簧產品的品種規格。
d. 技術
制造技術直接影響彈簧質量并影響彈簧設計。目前,我國彈簧行業技術人員比例過低,工人技術水平偏低。“十五”期間企業應更大幅度地增加技術人員比例和數量,加強工人上崗培訓,提高工人技術水平,加強科研人員力量。
e. 設備
我國彈簧行業的多數廠家所用的設備都比較落后,尤其是國營老企業現象更為嚴重。特別是檢測設備和檢測試驗設備,目前國內產品精度達不到且品種不全,尚不能滿足需求,主要從國外進口。目前,機械彈簧的加工設備和彈簧加工生產線是走向NC、CNC化的深度和廣度發展。
2. 國外科技目前水平及發展趨勢
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當前科技水平大大領先于我國,如美國、日本等。他們的原材料、產品、設備、工藝等方面都超前于我國目前的水平,尤其是設備更領先于我國達十多年。因為美國、日本這些國家,其汽車工業高度發達,僅一家公司的產量就超過我國的總產量。他們為自己的汽車配套市場極其廣闊。并且在今后他們的科技水平的發展還會加快,產品更趨于尖端科技化,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就日本而言,其彈簧材料質量逐年提高,彈簧質量問題達幅度減少。近十幾年來,因材料產生的質量問題已很少見。主要是由于加工過程中造成的損傷,尺寸不良或熱處理而影響彈簧質量。日本彈簧廠家把如何加強生產管理,進行技術革新,降低成本擺在重要位置,對于給汽車或汽車部件配套的彈簧廠,基本上每年對每種批量生產的產品都收到客戶一至兩此降低成本的要求,甚至更多,對此他們必須積極配合,努力降低成本。
在生產管理方面,日本企業目前的生產計劃的安排,以根據訂貨情況及市場信息來確定生產計劃最為普遍。生產計劃的數據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客戶的訂單或內部數據,一部分是營銷人員根據客戶需求的連續性及市場信息對未來兩個月的銷售情況進行預測的數據。具有關資料估計,日本彈簧行業的半成品及成品的在庫量約為0.5~1個月的銷售量。
日本目前的NC、CNC彈簧加工設備和檢測設備應用發展很快,不論企業規模大小,NC機的采用都很普遍。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配備監測傳感器及偶然錯誤防止裝備也被日本企業普遍采用。
日本彈簧界約有50%的企業在研究開發方面投入了力量,設有研究開發部門的企業也有四成以上。日本彈簧技術研究會的活動也對提高日本彈簧業界的全體技術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
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日本彈簧企業在質量管理、檢測方面配備了較強的人員力量,一般占全體人員的4%-10%。在質量問題方面,廠內批量不合格品率平均約在1%左右。產品經本廠檢驗剔除不合格品后送出廠,據有關資料統計,日本彈簧全行業批量不合格率平均為0.4%。